2013年河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輔導:歧義句辨析
歧義句是指一個句子同時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相對完整的意思。河北省省考言語理解與表達的語句表達部分會考查歧義句辨析,這也是河北省省考的一個特點。搞清歧義句產(chǎn)生的原因,對于考生辨析歧義句有很大的幫助。總結近年考查歧義句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停頓不確定引起歧義
例1.山上的水寶貴,我們把它留給晚上來的人喝。
分析:說話或朗讀時,需要在句子中間作或大或小的停頓,停頓的地方不同,往往會引起意義上的差別,導致歧義?!巴怼焙汀吧稀边B讀,意與“白天”相對;“上”和“來”連讀,意即“后上來的”。
例2. 要說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里人誰也不相信。
例句后半部分由于停頓位置不確定,既可以理解成“要說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里人誰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成“要說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里人,誰也不相信”。
二、重音不同產(chǎn)生歧義
例3. 你為什么打他?
分析:重音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語法重音,一種是邏輯重音,我們平常所說的重音通常指邏輯重音。重音不同,語意的側(cè)重點往往不同。例句如果表達“應該好好教育”的意思,“打”字要重讀,若表達的是“該打的是我”之意,“他”字應重讀。
例4. 一個季度就生產(chǎn)了五百臺錄音機。
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產(chǎn)太少了;重音落在“五百臺”上,則表示生產(chǎn)太多了。
三、多義詞引起歧義
例5:獨聯(lián)體國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
分析:一個詞或短語常常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項,義項不同會導致對句子意義理解不同。例句“看不上”既可以理解為“輕視”、“瞧不起”,也可理解為“看不到”、“收看失敗”。
例6. 縣里的通知說,讓趙鄉(xiāng)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94全國卷)
“前”字既可以理解為名詞“以前”,指匯報的時間不能超過15日;也可以理解為動詞“前往”,指規(guī)定匯報的時間為15日當天。
四、詞性不明產(chǎn)生歧義
例7. 他背著總經(jīng)理和副總經(jīng)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分別存入了兩家銀行。
分析:一個詞語,往往有不同的詞性,詞性不同,常會帶來理解上的差異,導致歧義。例6中的“和”字既可以理解為連詞,意思是“他”背著總經(jīng)理和副總經(jīng)理兩個人,自己把這筆錢存入銀行,也可理解為介詞,意思是“他”只背著總經(jīng)理,跟副總經(jīng)理一起把這筆錢存入銀行。
五、指代不明產(chǎn)生歧義
例8. 松下公司這個新產(chǎn)品14毫米的厚度給人的視覺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產(chǎn)品那樣,有一種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04全國卷Ⅰ)
分析:通常上文出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事或物,而下文使用代詞時,指代的內(nèi)容卻未作交代或沒有交代清楚,可能造成歧義。例句出現(xiàn)了松下公司的產(chǎn)品,也出現(xiàn)了索尼公司的產(chǎn)品,而“那樣”,既可理解為松下公司的產(chǎn)品沒有“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而索尼公司的產(chǎn)品有“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也可理解為松下公司的產(chǎn)品有“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而索尼公司的產(chǎn)品沒有“比實際厚度稍薄的錯覺”。
六、施受不分產(chǎn)生歧義
例9:這是名模孫燕攝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分析:表示某一動作的詞語在句中既可理解是施事者發(fā)出的,還可理解是受事者發(fā)出的,如果施受不分明,也可能造成歧義。例句“孫燕攝的照片”,從施事者來理解表示“照片是孫燕自己攝的”,從受事者來理解則表示“照片是別人替孫燕攝的”。
七、界定不明產(chǎn)生歧義
例10.祁愛群看見組織部新來的援藏干部很高興,于是兩人親切地交談起來。
分析:“看見”如果界定到“組織部新來的援藏干部”,則表示祁愛群很高興;如果界定到“組織部新來的援藏干部很高興”,則表示援藏干部很高興。
八、漏用“的”字產(chǎn)生歧義
例11.大家對護林員揭發(fā)林業(yè)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
分析:該句表達的本意為“大家對林業(yè)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氣憤”,由于“揭發(fā)”之后少了一個結構助詞“的”,原句也可以理解為大家對“護林員揭發(fā)問題”這一行為普遍感到氣憤。
九、量詞兩屬產(chǎn)生歧義
例12. 數(shù)百位死難者的親屬出席了隆重的葬禮(04全國卷Ⅳ)
分析:量詞使用范圍較廣,既可表人的單位,也可表物的單位,若量詞修飾的語言單位不明確,就會造成歧義。例句“數(shù)百名死難者的親屬”中的修飾語“數(shù)百名”既可以修飾“死難者”,也可以修飾“親屬”,并且兩種情況兩種意思:修飾前者是說“死難者有數(shù)百名”,修飾后者是說“親屬有數(shù)百名”。
十、省略不當引起歧義
例13.曾記否,我與你認識的時候,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純真無暇,充滿幻想。
分析:前文交代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而后文的動作由于主體省略而沒有歸屬,這樣會導致歧義。例句前文出現(xiàn)了兩個主體“我”和“你”,后文由于省略了主語,句子既可理解為“我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純真無暇,充滿幻想”,也可理解為“你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純真無暇,充滿幻想”。類似的例子還有:
例14. 孩子們很喜歡離休干部李大伯,一來到這里就有說有笑,十分高興。
由于省略了主語,既可理解為“孩子們來到這里有說有笑,十分高興”,也可以理解為“李大伯來到這里有說有笑,十分高興”。
最新資訊
- 2025年國考面試技巧與方法匯總(免費下載)2025-01-14
- 2025國考行測攻略:揭秘數(shù)量蒙題大法,助你高效拿分2024-12-13
- 2025年國考面試技巧:充分利用時間備考2024-12-04
- 202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心得:解鎖提出對策題2024-11-15
- 【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心得】2025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加減法中的“隱形陷阱”與制勝策略2024-11-15
- 2025國考邏輯判斷講解:圖形推理之黑白格的那些特殊考法2024-11-15
- 2025國考申論寫作技巧:公文寫作格式的密碼2024-11-14
- 2025國考行測答題技巧:“兩真兩假”類2024-11-14
- 2025年國考邏輯判斷講解:代入排除法巧解樸素邏輯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題型及答題技巧:速解真假話問題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