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第五章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和教案
【摘要】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不斷地收集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對整個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進行評價及必要的修改。更多相關內容可詳見下面環(huán)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第五章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和教案。
點擊查看: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科目章節(jié)考點匯總
一、教學設計概述
(一)概念和意義
的基本規(guī)律。對教學活動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本質是一個分析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方法,就解決方法進行實施、反饋、調整方案,再進行實施直至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進行設計。教學設計主要是研究教和學的基本規(guī)律,實現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②把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為設計的出發(fā)點。傳統教學一般以學生的平均水平為假想的教學對象,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F實中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學生的個別差異是明顯存在的。③教學設計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幫助學生的學習為目的,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其設計工作的出發(fā)點。教學設計是尋找教學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解決
教學問題的過程。④重視評價整個設計過程及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不斷地收集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對整個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進行評價及必要的修改。⑤使學習者都處在教學設計的優(yōu)勢之中。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習者都能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
教學設計有如下四種層次:(1)課程教學設計;(2)學期(學年)教學設計;(3)單元(課題)教學設計:(4)課時教學設計。這里所討論的教學設計主要指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意義:(1)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可靠保證;(2)是連接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3)是使教學實現科學性與藝術性統一的主要途徑。
(二)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教學設計是以整個教學系統、教學過程為研究對象。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信息傳播的過程.而視聽教育在傳播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學習理論、傳播理論和教學理論共同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1.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學習理論是研究人類學習的本質及其形成機制的心理學理論,對教學設計具有指導意義的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注重外顯行為的研究。認為學習的本質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教學設計理論中的行為主義強調對外部環(huán)境的控制,目標設計中要擬定行為目標,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為目的,注重學生行為的變化和強化,在媒體設計中強調呈現豐富的感性材料等。
認知主義理論著眼于認知結構及過程,探究個體內在的心理活動.強調對學習者內部心理操作方式的指導。教學設計的理論也由行為主義的重視外部環(huán)境及行為的控制研究轉向重視學習者內部的變化.在學科內容上更多考慮如何規(guī)劃、組織教學內容,使之形成“結構”,讓其呈現方式與學生內部心理加工方式相對應。重視學習者的特征分析,在媒體設計中強調要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等。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習者的特征分析以及學習內容的分析,以確保學科結構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協調性。
建構主義的理論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對學生只起到幫助和促進的指導作用.并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在這種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下.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不同的學習理論會產生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在行為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產生了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認知主義尤其是建構理論思想的指導下,產生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因而,學習理論是教學設計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2.教學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教學理論是對教學規(guī)律的客觀總結和反映,也是為解決教學問題而研究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教學理論強調教學是一個內在結構的整體系統.應從結構和功能關系分析、研究教學過程。教學理論研究的范圍涉及到教學基本原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學理論說明了應采用何種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說明了在使學生最容易學到知識的原則之下.宜采用何種方法來選擇和組織教材;指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何種最有效的程序呈現教材有利于學生學習?傊,教學理論為在有計劃的教學設計中,合理安排教學情境,從而為達到學校預設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論依據。
3.傳播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傳播就是將信息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傳播理論研究信息的傳播過程、信息的結構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接受到的教學信息并不完全取決于教師所傳授的信息輸出量,還有來自其他的訊道。也就是說,教學信息在傳輸與轉換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傳播理論研究的是自然界中一切信息傳播活動的共同規(guī)律,通過對傳播模式、傳播者、受播者、傳播的信息、傳播的符號、傳播的媒介以及傳播效果的研究,使人們認識到教學過程也是信息傳輸過程,而且是信息的雙向傳播過程。包括信息從教師或媒體傳播到學生的過程和信息從學生傳播到教師的過程。
除此之外,傳播理論還研究媒體的選擇與應用。不同的媒體將產生不同的傳播效果.教學設計也十分重視教學媒體的分析和選擇,因為教學媒體是傳遞教學信息的通道。哪些通道便于學習者理解和接受教學信息,哪些通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這是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加以考慮的。
(三)教學設計的原則
根據上述對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的論述,提出了教學設計應遵循的一些指導原則。該原則體系包含了教學設計的目標、策略和評價的各個方面。
1.教學設計要以目標為中心
制定精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學習者傳遞學習目標.并為學習評價作好準備。在不同的學習范圍內用目標分類的方法來計劃和準備,使教學、學習和評價變得更為有效。
2.在教學前明確學習者具有的能力
所有行為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習者已有的能力、知識結構及其預期日標。學習已有的知識及其認知方式.是從事更高層次水平認知學習的基礎。
3.教學水平應與學習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為了使教學與學習者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保持一致或相互適應,要根據概念和原理的特點來組織學科教學內容。
4用聯系未來和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
學生直接的需求和對未來職業(yè)選擇的需求構成學習的主要動力。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闡述可以激起學習者強烈的學習動機。為了使學習興趣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考慮學習者的動機是主要的因素。
5.幫助學習者在學習中構建“理想的模式”
事先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這種討論可通過事先指定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材料來達到目的。幫助學生提前理解教學內容,以便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建立認識傾向和誘導出教學設計模式。
6.對復雜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
根據教學內容的主次輕重,將復雜的學習任務分成較小的、易完成的學習單位,以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確保學習者獲得學習成就感。
7.提高教學媒體的應用控制能力
根據教與學、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的共同需要,教師對教學媒體的使用應選擇適當的時機.使用時.可借助多種媒體實現某種特殊的需要。
B.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
各種教學活動能延長學生的注意廣度,使他們保持更耐久的學習興趣。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風格以及教學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水平、教學情緒對促進教學都有很大幫助。
9.創(chuàng)造對學習有利的環(huán)境
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習者注意力的喚醒水平。學習環(huán)境應該貼近現實生活情景,在相對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效果最好。在學習過程中應安排不同的題目,以避免學習中發(fā)生疲勞。
10.設計、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以適應不同學習者的風格
關于練習與復習的一個主要原則是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應有三分之一的學習時間被用于練習。運用不同感覺方式和教學媒體刺激感官和有意義的練習活動可增加學習的可縮性和學習的遷移性。
11.為學習者的反應提供即時的反饋
即刻知道學生回答得正確或錯誤對繼續(xù)學習的動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課外自學項目、實際練習、組織討論以及計算機輔助學習之類的工作都能直接對學生給出反饋。
12.總結教學與后續(xù)學習相聯系
完善的總結和概述對于教學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作為學習者重復或復習其所學知識的重要線索。
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和人類的生活學習的聯系日益密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給教學設計帶來新的課題和研究方向。通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教學觀點的不斷深入,教學設計將會汲取新思想、新方法,必將實現更高層次的整合發(fā)展。
(四)教學設計過程和步驟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依據心理學與教育學上的有關思想以及相關理論,針對課程標準要求.提出設計思路.即學生應該怎樣學習,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分析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方面的研究說明。
(1) 教學內容分析
(2) ①研讀《課標》。明確《課標》對本部分內容的要求及建議。
、诜治鼋滩。
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應在明確《課標》對有關教材內容目標要求的前提下,重點分析:
◆教材內容的知識類型。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教材內容的相互聯系。首先分析本部分內容與前后教材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明確本部分內
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準確把握所學內容的深廣度。其次,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和其他學科內容間的聯系.學科間的綜合。
◆分析本部分內容的知識脈絡.確定可用的教學素材等。
◆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識的認識功能。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的重點是明確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與所學知識之間的差距,分析學生的認識脈絡.確定問題線索.確定學生解決問題需要的證據等.為選取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賹W生“前概念”的分析
學科學習是以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作為基礎和背景,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情意品質。
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不僅包括學生在學校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也包括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具體到學科學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主要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對學科的認識和形成的經驗,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學科領域內的知識基礎,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所獲得的相關知識。
這些經驗性的知識被稱為前科學概念或前概念,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有些是與新知識相一致的,能夠促進新知識的學習;也有些是與科學觀念相違背的,與所學的新知識沖突,會妨礙、干擾新知識的學習。當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沒有沖突時,學習者可以利用其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固著點”吸收和整合新知識.從而使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量”的擴充;當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存在矛盾時.這時為了獲得新知識。學習者必須對其原有的知識經驗做出調整或改變,從而使認知結構發(fā)生“質”的變化。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就是在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得到豐富、提高、發(fā)展和完善。
因此.教師探查清楚學生頭腦中與新知識相關的知識經驗,利用與新知識一致的知識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與策略調整和改造與新知識不一致甚至沖突的知識經驗,從而使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實現“概念轉變”。教師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和手段來探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呢?傳統的探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方法主要有:診斷性測驗、布置作業(yè)、課堂提問等,F代的探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方法主要有:深層會談——誘導法和設置認知沖突法,它們對于探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特別是揭示學生頭腦中的存在的與科學概念不一致的認識是十分有效的。
、趯W生認知方式的分析
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偏愛的加工信息的方式,表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不同認知方式的人對于信息加工和處理的方式有差異,這種差異沒有優(yōu)劣之分,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簡言之.對學生情況的分析主要是明確以下幾個問題,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即先前經驗)、學生還想知道什么(即自發(fā)動機)、學生能知道什么(即教學目標)、學生如何知道什么(即教學過程)。
3.教學目標設計(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確立合理、適當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任
務。而如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則要依靠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加工以及對學習活動的組織。教學設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設計教學評價.通過評價能衡量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并為教學的反饋調控提供詳實的信息。
內容標準是設計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課標》,分析《課標》中對有關教材內容的目標陳述.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合理地確定具體課時目標,準確地陳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俳虒W目標陳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陳述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后學生行為的變化,不應陳述教師的教學行為。
、诮虒W目標的陳述應力求明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
、劢虒W目標的陳述應反映學習結果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芙虒W目標陳述應用《課標》“關于目標要求的說明”中的行為動詞。
(2)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內容,是知識網絡中的聯結點,是設計教學結構的主要線索。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感到難理解或難接受的內容。這些內容,或是由于知識本身抽象、復雜而難理解,或是由于學生缺少必要的知識準備而難接受,要根據具體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教學難點。教學重點不一定是教學難點,難點也不一定是重點,有時兩者是統一的。一般來說,每節(jié)教材都有教學重點,但卻不一定有難點。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設計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主要包括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等。
(1)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包括問題或活動的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學各個階段、各步驟之間的過渡與銜接的設計.教學活動情境化的設計,以及設計意圖等。形式不限,既可采取表格式也可采取文字敘述式。教學過程的表述比較簡潔明了的方式是教學流程圖,教學流程圖是教學設計成果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策略的集中體現;教學流程圖是教學活動的大綱、師生活動的線索;教學流程圖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活動、相互交流的有效工具。
(2)學習活動設計
新課程倡導幫助學生自主生成知識或觀念,重視生成的過程,活動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的時候,應該考慮活動主體——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符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開展各種探究活動;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需要選擇調查、實驗、討論等活動類型。教師在充分理解學生知識背景的基礎上,圍繞課程目標的實現.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所教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讓活動流于形式,如在引發(fā)學生思考時。教學重難點其是教學難點的地方,設計活動幫助學生度過學習中的困難,或在形成后,幫助學生在實際應用活動中鞏固、檢測所學,體驗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完成對知識、技能、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實現三維學習目標,精致的學習活動可以避免生硬的說教,可以節(jié)省繁復的訓練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資源設計
確定學習本節(jié)課所需教學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明確從何處獲取有關資源,如何去獲取(用何種手段、方法去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包括對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圍繞三維目標是否達到要求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應盡可能多元化,如紙筆測驗、活動表現、觀察記錄等。要盡可能設計出學生樂意參與,又能客觀地、確切地反映每個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對提高教和學的效果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它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多年來教學評價只關注教師行為表現,而忽視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評價方式也過分依賴紙筆測驗,忽了其他質性評價方法,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把課堂教學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并采取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從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多個方面來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科學的評價。教師要根據實際的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案,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評價,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為教學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在教學評價上應體現發(fā)展性、過程性、多元性、主體性的統一。
6.教學反思
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后,應該加強反思,從反思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后,教師需要重新審視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如何?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恰當以及所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否真正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取得了有效的學習結果,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和預期不一致的地方?自己是否采取了靈活的應對策略。修正完善既定的教學方案?取得的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對這些問題的反思,能夠幫助教師發(fā)現自己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處理教學事件時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促使教師將反思引向深入,找到提高教學設計水平和教學實施能力的方法。
經過反思,教師的原始經驗不斷地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被加工。經驗才得到提煉與升華。經過反思,教師更好地理解新的課程理念,改善教學設計觀,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其教學實踐水平也會逐漸得到提升。教學反思是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二、教案的編制
(一)教案的基本內容
教案通常是教師為某一節(jié)課而擬定的上課計劃,是把教學設計的內容書面化的過程。教案是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它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科學的計劃性和有序的系統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學經驗和案例。它是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包括檢測、反饋、修正及再實施的認識深化過程.這個過程特別講究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題(說明本課名稱);教學目標(或稱教學要求,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教學難點(說明本課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作業(yè)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IJ頭作業(yè)):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教具(或稱教具準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教學反思等。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哪些內容?
(3)提問哪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2.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fā)、誘導?
(3)教師該怎么教、學生該怎么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3.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4.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2)需用多少時間。
5.作業(yè)安排
(1)布置哪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二)教案的具體內容
新課程理念要求中小學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對整個教學活動作系統策劃,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學理論物化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要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確定具體的內容: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應用教學媒體,描述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情感性,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知識,并廣泛挖掘和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要克服教學目標分析中的“知識結果中心”傾向,學習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傾向和教學策略制定中的“教師中心”,傾向。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應該包括如下具體內容。
1.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不同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
2.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學習任務分析,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編輯推薦:
環(huán)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huán)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教師資格論壇,如果你喜歡《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第五章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和教案》這篇文章,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環(huán)球網校教師頻道小編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交流!
【摘要】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不斷地收集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對整個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進行評價及必要的修改。更多相關內容可詳見下面環(huán)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第五章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和教案。
點擊查看: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科目章節(jié)考點匯總
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二是要正確認識教材。對于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對于后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個極具宏觀性的藍本,覆蓋著極其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學生學習的平臺。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地實際,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削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與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
3.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chuàng)設的情境、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
設計說明。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一個是探究發(fā)現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
探究發(fā)現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問題情境→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求解→解釋與應用→拓寬、反思。
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有意義接受的情境_采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_正反例解釋與應用→鞏固、強化→小結、結束。
按照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將新的學科觀、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情境、問題、背景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自主實踐、合作、探究與傳統學習方式的融合和優(yōu)化。
4.設計教學評價
設計教學評價需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fā)的靈感,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問題。
5.編寫出教案
備課報告(教案)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6.寫教后記
教后記就是教師在教完課后,對教學預案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回顧、總結和反思,將經驗、教訓等記錄下來,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和提煉教育科研課題的資料。它是對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補充.是課堂教學的總結和升華,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教學業(yè)務水平,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必須重視并及時寫好教后記。
教后記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項內容:
(1)記成功做法
記成功做法就是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將形象貼切的比喻、巧妙的導入新課、留有懸念的結束語、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提問等記錄下來。有時這可能僅僅是一句話,但它對今后的教學將提供最直接的參考。
(2)記失敗之處
記失敗之處就是將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以及當堂沒有處理好的學生的問題等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應吸取的教訓。其實,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即使最成功的教學過程,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敗筆”記錄下來,認真反思,仔細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教學必然日臻完善。
(3)記教學機智
記教學機智就是把授課過程中偶然出現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供以后參考。課堂教學中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若教師總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令學生信服,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如果順著學生錯誤的思路,誘導學生自己導出錯誤結論.學生就會迷途知返。
(4)記學生問題
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迷惑點,作業(yè)中暴露的欠缺點以及在考試中出現的失分點.并力爭在短時期內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在上完一節(jié)課之后應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傾聽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記錄下來,這對于改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5)記學生見解
記學生見解即把學生“智慧的火花”(如獨到的見解,好的思路)記下來,為今后教學補充新鮮血液。對于一些錯誤見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當堂剖析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記學習心得
記學習心得即把教參、資料、相關書籍以及老教師的一些教學經驗、學法指導、公開課和觀摩課的收獲記錄下來,寫入教后記,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消化、吸收,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特別要指出的是,教后記主要是為教師以后編寫教案,改進教學作準備,不需要長篇大論.只需用精練的語言將所思所想記錄在教案后。另外,教后記往往是教師在課后用很短的時間完成,語言必須簡潔明了,有時一個詞、一個記號即可。
教后記雖然蘊含了豐富的內容,但僅是教學反思的一小部分,真正要想通過教學反思使自己成為學者型的教師,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三)教案設計的類型及編寫的要點
教案設計的類型取決于課的類型和結構。課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教學的任務來分.可分為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另一種是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來分,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
一般課的類型由其教學方法來命名。課的結構是由課的類型來決定的,不同類型的課有不同的結構,那么其相應的教案類型也不同。通常,我們按課的類型可將教案分為:新授課教案、復習課教案、實驗課教案、檢查課教案。在同一類型的課中,教案常由于其應用功能的不同,又分為:詳細教案簡稱教案)、表格式教案(簡稱簡案)、課堂實錄教案(簡稱實案)。
1.各類型教案的主要內容及其功能
(1)新授課教案
新授課教案的主要內容是提出新課的教學目標,把握傳授新知識的深度、廣度、重點、難點。其主要任務是完成新知識的傳授。
(2)復習課教案
復習課教案的主要內容是提出復習的范圍和要求。主要任務是幫助、引導學生鞏固掌握已有的知識,并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3)實驗課教案
實驗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培養(yǎng)技能、技巧的具體內容與要求。主要任務是教師完成示范性操作、實驗原理的講解,指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技巧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學科實驗操作方法。
(4)檢查課教案
檢查課教案的主要內容是提出檢查(即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具體目標和要求。主要任務是檢查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利于下階段制訂針對性極強且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
(5)詳細教案
詳細教案的主要內容是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具(包括學具)、教學過程(包括反饋檢測題等)、板書內容、補充教材、教材前后知識點的銜接、當今科技動態(tài)等,側重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其主要任務是:(1)教師完成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把握;(2)通過多年的備課,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不斷地補充同一問題的新知識、新進展,同時完成教師的知識更新。
(6)表格式教案
這類教案多適用于有經驗的老教師。主要內容有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具。(包括學具)、教學程序(所有教具的操作順序、教學方法的具體操作過程,學法指導的具體操作過程)、板書設計,側重教法、學法的具體操作。
(7)課堂實錄教案
多用于優(yōu)質課評選、公開課等。它是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產物,是教師在課堂上具體實施教學過程的安排表或實錄。主要內容有: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具(包括學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側重于教學過程的具體安排。其中導言、知識的過渡、重點的教法、難點的學法指導、教具的選擇和使用等將體現教師的教學特色、教學改革意識和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主要任務是:①為各級領導、各類教師聽課、評課提供參考資料;②為教師互相學習、交流經驗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提供學習的材料。
2.常見課型教案編寫的要點
不同的課型,其教案的編寫雖有上述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點。下面就幾種常見課型教案的各自要點加以說明。
(1)新授課
、僮ズ媒虒W各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與銜接
設計好復習引課的內容。抓準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或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與本節(jié)課內容有關的常識,以舊知識或生活實際為基礎,設計并提出適宜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有準備地、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因此在教案中對于引入新課時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回答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針對各種不同情況追問什么問題.或用什么樣的關鍵語言加以引導.如何巧妙順利地過渡到新授課的內容等問題。都應具體明確地反映出來。以利于教學實施。
寫明新授內容的邏輯層次。新概念的引出,新規(guī)律的獲得,都應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引出新概念所必須掌握的已學概念及其引出新概念的思維程序應簡明地寫在教案上。另外.對于新概念規(guī)律的內涵與外延需強調的要點,及其在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等,在教案中也要有所反映,以為新知識的運用及鞏固小結鋪路架橋。
鞏固小結過程。應設計好適當的方法和問題。帶領學生作最后的“沖刺”。沖上知識的“頂點”,便于學生居高臨下地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系統地理解知識。因此小結中設問的問題,為使學生將所學新知識與IH知識掛上鉤,或為后續(xù)學習設下伏筆所需點撥的關鍵詞語等,都應在教案中有所體現。
、趯懨饔行Т胧阌谕黄齐y點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查明原因,及時對癥下藥,都是可以突破的。在教案中對于本課的難點是什么及其消除的措施和方法應明確寫出.如針對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需列舉哪些實例,何時做什么演示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什么;針對學生生活經驗與教材所學知識相矛盾的內容,需要借用哪些問題的具體分析,如何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認識知識規(guī)律等,都應有書面提綱。
(2)習題課
、僭O計好設問的問題和時機
為切實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分析解答習題時,應設置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維。在編寫教案時,除了寫明例題及其分析、求解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寫清分析。
如求解本例題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所需提出的問題及提問的時機,以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及時地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趯懞梅椒ㄐ钥偨Y
在教案中要對解題的方法和步驟作出詳盡的總結.有利于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③啟發(fā)引導思維的方向
習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擴展性,一節(jié)習題課不可能全面地開發(fā)一道例題的潛能.但在教案中應明確寫出本例題的多解、多變、多問、多思的思路和方向.這樣有助于總結歸納時有目的地啟發(fā)引導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例題的示范作用。
(3)復習課
、倜鞔_目標,提出問題
復習課應使學生在知識上、方法上、能力上形成完整的結構。實現理性的飛躍。因此教案上除了應寫清楚所復習內容的知識層次,還應寫明在全面概括教材基礎上提出的新問題,寫清在這段學習中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和技能、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以便上課時能準確地針對學生學習中的欠缺進行復習。②對癥下藥,實施補救
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如對理論性較強,新概念、新名詞較多的內容,應寫明復習提綱,以幫助學生理順知識系統;對相似概念、規(guī)律易混淆的.應在教案上設計好具體的對照表格,以利于學生對比記憶。
(4)實驗課①寫明要求在教案中必須寫明并布置課前準備的問題,如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及使用儀器的注意事項
等,使學生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另外,有些實驗還須寫清實驗數據的處理及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②寫清實驗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學生操作儀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各種非系統因素(溫度、濕度、電磁干擾等)對本實驗可能產生的影響等及其相應的處理辦法,都應在教案中清楚寫明,便于及時處理學生實驗時出現的問題.以確保實驗成功。
(四)教案設計的原則
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寫一份優(yōu)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guī)律,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地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使教案中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書面語表達科學、嚴密、準確、精練。
2.創(chuàng)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么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干。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于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然后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于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fā)揮每一位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教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qū)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安排恰當。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變化性
由于教師教學面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各不相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不可避免要背離教案的預想.這時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應充分估計學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么問題,對出現的問題應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上即使出現偏離教案的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一個單元或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程中去調整。
編輯推薦:
環(huán)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huán)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教師資格論壇,如果你喜歡《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第五章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和教案》這篇文章,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環(huán)球網校教師頻道小編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交流!
最新資訊
- 24下半年遼寧教資面試內容:新增學科考試范圍(丹東)2024-11-29
- 2024下半年初中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美術試講題目范圍2024-11-27
- 24下半年小學數學教資面試題目逐字稿:分數加減混合運算2024-11-26
- 24下半年初中生物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教案:鳥2024-11-26
- 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答辯試題會問什么?2024-11-26
- 教資面試高中語文常考篇目,24下半年考生可提前準備2024-11-26
- 24下半年初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寄男┱n文?2024-11-26
- 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數學面試考什么版本?面?荚囶}有哪些?2024-11-26
- 2024下半年怎么備考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題,掌握導入方法試,講加分2024-11-25
- 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面試時政問題練習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