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導(dǎo)游證考試預(yù)習(xí)考點:關(guān)于佛教的小知識
2020年導(dǎo)游證考試預(yù)習(xí)考點:關(guān)于佛教的小知識
考導(dǎo)游資格證必會接解宗教知識,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點和佛教相關(guān)的知識。
一、何謂“佛
“佛”全稱為“佛陀耶”,是古梵文的音譯,也有譯為佛馱、浮陀、浮圖、浮屠的。小乘佛教認為現(xiàn)世不可能二佛并存,“佛”指的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佛”。而大乘佛教則認為于一世中有多佛并存,除釋迦牟尼佛外,還有無數(shù)“佛”,一切覺行圓滿者均可稱為“佛”。
“佛”的意譯指三種覺悟,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屬小乘,但求獨善其身,僅為度己。“覺他”是菩薩,有慈悲心,自動教化眾生,不僅度己,而且度人,為不請之友。“覺行圓滿”是佛。“圓滿”非指度生人數(shù),而是從心性上講的。也就是說“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不僅是自己覺悟很高,而且要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提高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
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
樂山大佛悲與大能的人。但“佛”不能賜予我們解脫,他只能教導(dǎo)我們,真正的解脫還要靠每個人自己。簡單地說,佛就是“覺者”“自覺覺人”
二、為什么說“色即是空”
現(xiàn)在很多人在開玩笑時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把“色”理解為女色,“空”理解為虛無或者烏有。和尚看破了紅塵,把女人看作是虛無或烏有,所以才出家當了和尚。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色即是空”中的“色”并非為女色,“空”也并非是虛無烏有的意思。那么,“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語出自佛教經(jīng)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佛家中的“色”是物質(zhì)的總稱,泛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xiàn)象,而這些現(xiàn)象是人們虛妄產(chǎn)生的幻覺;“空”是產(chǎn)生上面現(xiàn)象的多種因素和原有,是事物的本質(zhì)。
“色即是空”,讓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xiàn)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chǎn)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guān)系,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yīng)、善惡循環(huán)。所有的“色”在佛家看來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業(yè)力運轉(zhuǎn)而散。因此,佛家的“空”并不是什么也沒有、什么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指“沒有實在性”“沒有自主性”。
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現(xiàn)的是一種因果報應(yīng),善惡循環(huán),人們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心向善,以實際行動潛心修行并自度度人,最終達到超脫的境界??傮w來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chǔ)。
三、為何有男戴觀音女戴佛的傳說
玉石的佩戴習(xí)慣一般都是“男戴觀音女戴佛”。這主要是有協(xié)調(diào)陰陽平衡的意思,同時也是民間一種良好的祈愿和風(fēng)俗。
男戴觀音”有其特殊的歷史淵源。在過去,出外做生意、進京趕考的多是男士。他們中有些人有時比較暴躁,容易沖動鬧事。漢傳佛教的觀音菩薩都是女身,是慈悲柔和的象征。其心性柔和,儀態(tài)大方、端莊,由男士來佩戴,可以達到消除暴戾、少惹是非、出入平安、消災(zāi)解難的目的。另外觀音菩薩還可以解救世上一切痛苦和災(zāi)難,能急人之所急,難人之所難,隨時解救有困難的人。家人為男子戴觀音,主要是希望其出門在外,能夠在觀音菩薩的保佑下與人和睦相處,辦完事情后可以平安歸家。
“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陀釋迦牟尼,而是彌勒菩薩,并且是民間常見的大肚彌勒菩薩像。身為女子,經(jīng)常會被生活中的日?,嵤吕p身,難免愁腸百結(jié)。佛的寬容和大度可化解女子心中種種愁緒。還有就是古人認為女人比較小肚雞腸,而大肚彌勒菩薩的造型為笑臉大肚,寓意寬宏大量。因此“女戴佛”寓意女人能夠平心靜氣地對待一切事物,擁有一個豁達的心胸。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觀音和官印是諧音,給男子戴觀音,其長大后可以做高官。這也算是古時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望。而佛則有福的意味,給女子戴佛,可保佑女孩子一輩子都生活得很快樂、幸福。
四、密宗和顯宗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密宗和顯宗均屬于藏傳佛教
密宗,又稱為秘密教、密教、喇嘛教,是中國佛教十大宗派之一。顯宗,又稱為顯教,也是佛教的宗派之一,與密宗相對。雖然密宗和顯宗都是我國佛教中的宗派,但是二者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那么它們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呢?
密宗和顯宗的修行方式不同。藏傳佛教中的密宗和顯宗在一致堅持"身口意"修行方式的前提下,有一個主要的差別,這個差別在于如何達到"身口意"與佛相同的途徑上。密教特別重視各種咒語念誦、壇場供養(yǎng),主張通過密印、皈依等種種儀軌的修行,來達到即身成佛的目的。雖然很多宗教都講究修行,但是密教的儀軌極其繁雜,在世界各宗教中都是十分少見的。在咒語誦持方面,密宗弟子不僅要念佛,而且還要持誦往生咒。相比之下,顯宗的宗教儀軌就要簡單一些,而且持密咒只是附帶的,并不需要專修。
密宗和顯宗的宗教儀軌不同。在密宗里,由于重視嚴格的師承傳授,認為如果不依喇嘛上師的引導(dǎo)就不會知道有佛,如果不從喇嘛的教誨傳承就無法入佛道,所以密宗出家的修行者除了要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外,還非常重視對喇嘛的皈依,也就是“四皈依”。皈依密宗之后,修行者還要把自己的身、口、意三業(yè)完全供養(yǎng)、歸投于上師。而在顯宗之中,要成為正式的佛教徒,只要皈依三寶,也就是皈依佛、法、僧就可以了。由此可見,密宗的儀軌要比顯宗更加嚴密一些。
顯宗認為只要按照那些公諸于世的佛經(jīng)去做就可以了,所以顯宗主張公開宣道弘法,顯宗被稱為顯宗也是因為他們的這個觀點。
顯宗的修持方式,尤其是凈土宗,一般都以誦念經(jīng)文、禮拜懺悔,及持念佛菩薩的名號或真言為主;而密宗的修持方法,主要是以身之行為─以雙手交結(jié)印契、語之行為─以口持念陀羅尼、意之行為─以意念思維觀想佛菩薩之形象為主。
在顯宗來說,雖沒有特別強調(diào)三密的修持方法及力用,但當一位凈土宗的修行者在念經(jīng)或念佛之時,其身體亦停止了造作世間的業(yè),可說是已交結(jié)了最普通的印契;其口中在念誦經(jīng)文或佛號已是語密;若其意念集中而不分散,專注在當下修持的一剎那,亦可說是一種意密了。所以在密宗的角度來說,顯宗亦具備了密乘行者所修持之普通層次之三密,因為每位佛菩薩或金剛明王及諸天護法圣者,都有與其特定相應(yīng)相通之印契、真言及觀想等等方法。若對顯宗而言,這些便是比較特定而又進一步的三密修行形式,這點亦是顯宗與密宗在修行模式上最大不同的地方,亦是密宗的特有修持方式。
顯宗的修行人亦持念真言咒語,但真言咒語在學(xué)理上則屬于密宗的范疇;密宗的修行人亦有誦經(jīng)禮懺,但誦經(jīng)禮懺在學(xué)理上卻屬于顯宗的范疇。但是不論你持念真言亦或誦經(jīng)禮懺,你所覺醒及證得的內(nèi)在境界同是“不可思議”、同是秘密,只有你自己及佛菩薩明白了解,沒有修持的人卻不能共享。
五、佛教為何要分“大乘”、“小乘”
最初的佛教并無小乘、大乘之分。后來,在佛教內(nèi)部崛起了一股新勢力,他們覺得自己有別于,甚至高于別人,就自命為“大乘”(為“菩薩道”),貶別人為“小乘”(聲聞乘、緣覺乘之總稱)。
簡單來說,“小乘”意為狹小之車乘,指運載狹劣之根基以達小果之教法。“大乘”佛教認為“小乘”的教法只注重使自己覺悟和解脫,最終也只能修成“羅漢”;而“大乘”佛教則不但注重自己的覺悟,還能由此度盡一切眾生,最后修行果報也是最高的“佛陀”。
此外,小乘主張“我空法 有”,大乘認為“人法兩空”。小乘認釋迦牟尼為教主、老師,是一 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尊釋迦牟尼為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 知全能的佛陀。
我們所熟知的《般若經(jīng)》 《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等經(jīng),以及 《中論》、《攝大乘論》等論,也都是大乘佛教的經(jīng)典。我國及日本現(xiàn)行之佛教(包括藏傳佛教),也主要屬大乘佛教?,F(xiàn)如今,在學(xué)術(shù)界的大乘、小乘只是沿用了當初的稱呼,已無褒貶之意。
六、方丈和住持是同一人嗎?
方丈,原指的是一丈四方的房間,也被稱為方丈室、丈室,是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人稱函丈、正堂、堂頭?,F(xiàn)在的“方丈”一詞一般是指禪林的住持,或是對寺院高僧大德的尊稱,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住持,語義是“安住之,維持之”,原來是指代佛傳法、續(xù)佛慧命的人,后來則被用來指稱各寺院的主持者或長老。當這個詞用來表示寺職稱謂時,也可以稱寺主或院主。由于住持的住處稱為“方丈”,所以“方丈”一詞也被引申為住持。
其實,方丈和住持還是不太一樣的。在一些廟里可能住持和方丈是同一個人,但是在有的廟里則只有住持 而沒有方丈。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 現(xiàn)象,是因為方丈一般是接受傳 法的和尚,有法卷可證明其傳承, 但是住持則可以不必;有方丈的 叢林必須制度健全,人員、規(guī)模等 都要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有住 持的寺院則不一定。
那么,住持怎樣才能變成方丈呢?方丈在佛教界往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要求嚴格,一般需要經(jīng)過省級佛教協(xié)會批準、中國佛教協(xié)會備 案。不僅如此,從住持變?yōu)榉秸蛇€要舉行一個儀式,佛教稱之為“升座”。只有 把這些程序都走下來,住持才能算得上是這個寺院的方丈。
七、佛教為何偏愛蓮花
在佛教圣地,我們??梢钥吹缴徎ǖ男蜗?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觀世音菩薩也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其他的菩薩有的是手持蓮花,有的是腳踏蓮花,有的作蓮花手勢;且寺廟的很多建筑元素和用品中如寺廟墻壁、欄桿、香袋、拜墊等都可見蓮花圖案,給人以“蓮即是佛,佛即是蓮”的感覺。有人不禁要問:世間萬物,佛教為什么會坐在蓮花上呢?
一方面,這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自然屬性和佛教凈土教義相契合有很大關(guān)系。佛教將人生視作苦海,著重遠離塵世的喧囂,潛心修身悟道,從而獲得永世的幸福。從塵世到凈界,從凡俗到超脫,與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之中卻能超凡脫俗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很相似。于是,人們常常以蓮喻佛。
另一方面,佛教的發(fā)源地印度氣候炎熱,而蓮花盛開于夏季,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民眾大都十分 喜愛蓮花。在文學(xué)作品中,蓮花 也都是美好、善良、圣潔、寬容的 象征。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之初, 為了宣傳佛教教義,讓更多的民 眾接受佛教,便迎合民眾愛蓮的 心理,以蓮喻佛。此后蓮花與佛 教的關(guān)系便越來越密切,并逐漸 流傳了下來。
八、“阿彌陀佛”有何寓意
佛教中,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其中,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形象,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而阿彌陀佛則是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的化身。
阿彌陀佛,又簡稱“阿彌陀”、“阿彌”或“如來佛”,也即“釋迦牟尼”。生活中我們常會聽人說道“南無阿彌陀佛”,不太熟悉佛教的人可能會聽得一頭霧水,其實,“南無”是“歸向于、禮敬于……”的意思。因此,“南無阿彌陀佛”便是“向阿彌陀佛致敬(向如來佛致敬)!”之意,更廣義上來理解是“向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的意思。
九、傳入中國最早的佛經(jīng)是哪一部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以來,至今已經(jīng)有近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佛經(jīng)在我國流傳的歷史。那么最早傳入我國的佛經(jīng)是哪一部呢?
一些學(xué)者認為佛經(jīng)最早傳入我國是在西漢末年,當時傳來的佛經(jīng)名叫《浮屠經(jīng)》。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大月氏國派了一個名叫伊存的使者出使中國。當時佛教已經(jīng)傳到了大月氏國,而伊存又是一個佛教徒,他來到中國后,就向漢朝的博士弟子景盧傳授了佛經(jīng)。
“浮屠”是梵文的音譯,后世也譯作“佛陀,也就是“佛”,所以《浮屠經(jīng)》也就是《佛經(jīng)》。這部經(jīng)書主要講述了釋迦牟尼的故事,包括釋迦牟尼的來歷生平等?!陡⊥澜?jīng)》還介紹了釋迦牟尼具有的許多特殊的體態(tài)特征,這些特征在后來傳入的佛典中被歸結(jié)為“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成為了佛的標志。此外,經(jīng)書中還講述了一些佛教的基本教理。
伊存向景盧傳授《浮屠經(jīng)》時,采用的是口授的方式,但是景盧按照中國人的習(xí)慣把這部經(jīng)筆錄了下來,所以《浮屠經(jīng)》是最早傳入中國的佛經(jīng),也是第一部被譯成漢文的佛經(jīng)。后來,這部佛經(jīng)廣泛流傳,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的抄本,各抄本之間往往也互有差異。到西晉 時,這部《浮屠經(jīng)》還在流傳,但 四十二章經(jīng)是東晉以后就沒有了。
除了《浮屠經(jīng)》之外,還有學(xué) 者認為《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是最 早傳入我國的佛經(jīng)?!斗鹫f四十 二章經(jīng)》,簡稱《四十二章經(jīng)》,據(jù) 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等人翻譯的, 其內(nèi)容主要是佛的一些思想與言 語。經(jīng)書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 《四十二章經(jīng)》為一章,共選了42段話編輯成書,這樣就成了《四十二章經(jīng)》。
雖然《浮屠經(jīng)》和《四十二章經(jīng)》都被人認為是最早傳入我國的佛經(jīng),但是到底哪一部真正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許這兩部都不是也未可知。
十、“臨時抱佛腳”有何來歷
“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jīng)。”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讀經(jīng)》詩歌中的一句。“臨時抱佛腳”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后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促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古時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個外民族建立了一個小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從平民到國王都崇信佛教,只有極少數(shù)人例外。有一次一個被判處死刑的罪犯掙脫了枷鎖,逃出了監(jiān)牢。第二天清晨,官府發(fā)現(xiàn)罪犯逃跑后,當即派兵丁差役四處追捕。那個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經(jīng)筋疲力盡,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難以逃脫,便一頭撞進了一座古廟。這座廟宇里供著一座釋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無比。罪犯一見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著佛像的腳,號啕大哭起來,并不斷用磕頭表示懺悔。 這個罪犯一邊磕頭,一邊嘴里不停地說:“佛祖慈悲為懷,我自知有罪,請求剃度為僧,從今往后, 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不一會兒, 他的頭也磕破了,弄得渾身上下都是鮮血。追捕他的衙役到了古廟,看到這種情況,被罪犯的虔誠信佛、真心悔改所感動,就去告訴官府,請求給予寬恕。官府聽了之后,不敢擅自做主,就稟明了國王。國王篤信佛教,赦免了罪犯的死罪,并令他剃度出家,做了和尚。
后來,這個國家的人進入中國,去傳播佛教的時候,把這則故事也告訴了中國人。于是“臨時抱佛腳”也就成了中國人的俗語。
環(huán)球網(wǎng)校小編溫馨提醒:為避免錯過2020年導(dǎo)游證考試報名入口開通時間,您可 免費預(yù)約短信提醒服務(wù)。我們會在2020年導(dǎo)游證考試報名開通時及時短信通知您。更多導(dǎo)游相關(guān)復(fù)習(xí)資料、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按鈕進入題庫下載。
最新資訊
- 2024年各省導(dǎo)游證面試導(dǎo)游詞匯總2024-08-14
- 2023年各省導(dǎo)游證面試題目問答題匯總2023-12-22
- 導(dǎo)游證黑龍江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福建導(dǎo)游證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吉林導(dǎo)游證面試問答題231道2023-12-19
- 江西導(dǎo)游證面試資料:210道問答題2023-12-19
- 廣東導(dǎo)游證面試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導(dǎo)游證面試考試參考資料: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8
- 2023年全國導(dǎo)游證考試面試復(fù)習(xí)資料及技巧2023-12-13
- 2023年導(dǎo)游證面試考試問答題【免費獲取】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