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章節(jié)復習資料:10.3B組人格障礙
考試動態(tài):2014年下半年各地考試報名專題|20歲可申請代報名
課程推薦:2014年網(wǎng)課+面授保過班|零基礎保過|1v1直播自習室
第三節(jié) B組人格障礙(浮夸、情緒化、反復無常)
反社會人格障礙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未成熟型)
1.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特征
(1)高度攻擊性、激惹鹵莽
(2)無責任感義務感,無羞恥愧疚感,不能從既往教訓和懲罰中得益
(3)沖動性,行為無計劃,易受偶發(fā)動機驅(qū)使
(4)社會良知損害,欺詐、侵害他人,不遵守有關(guān)法律行為或社會準則
2.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與發(fā)展
(1)診斷的年齡限定:至少18歲
(2)在少年期即有品行障礙,少年后期/青年初期達到高潮
(3)成年后期反社會行為/違法違紀有所緩解,但仍有心理障礙
(4)排除MR、器質(zhì)性腦功能障礙、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疾病等
泰森: 我每天醒來時都恨我自己,因為我沒有留下任何尊嚴,在監(jiān)獄中我的尊嚴喪失殆盡
3.青少年違法犯罪與反社會人格障礙
(1)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很少主動求醫(yī),因而延誤矯治、不良行為持續(xù)發(fā)展
(2)青少年違法犯罪者中確有相當部分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其余者雖有人格缺陷但尚未達到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程度
(3)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損害
4.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矯治與干預
(1)控制沖動性,約束行為
(2)情感矯治與高級情感培養(yǎng)
(3)道德法律的教育和威懾
(4)社區(qū)監(jiān)督,獎懲并重
二.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未成熟型)
§ 不能保持穩(wěn)定的人際關(guān)系、起伏于極端理想與極其貶斥之間,自我形象不確定、情緒混亂,行為沖動,反復有自殺或自殘自傷行為
§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約占所有人格障礙的50%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大約有24%到74%患重度抑郁,4%至20%患雙相心境障礙,67%的至少有一種物質(zhì)濫用。至少有25%的貪食癥者是邊緣型人格障礙。大約有6% 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最終死于自殺。
隨著年齡增長,進入30歲以后癥狀可能逐步改善。
介于人格障礙與精神病之間的“臨界”或“邊緣”
界定的困難
1980s年代以來的研究
與其它人格障礙癥狀的重合
強烈的情緒不穩(wěn)定性與顯著的沖動性
情緒反應激烈起伏,忽而欣喜若狂忽而抑郁絕望
與情境不適應的強烈憤怒,無法自制的發(fā)怒或激惹反應,甚至訴諸攻擊或暴力
不時突發(fā)沖動行為,有潛在的自我毀滅危險,如飛車、性濫交、藥物濫用、暴飲暴食、酗酒、購物狂……
反復發(fā)生自傷、自殺行為,或假自殺、自殺/自傷姿態(tài),或相關(guān)的威脅
人際關(guān)系兩極性
極端理想化與極端貶斥兩極之間的急劇變化
極力想引起他人注意,不能忍耐被人冷落
頤使氣指、控制他人與依賴從屬糾纏他人的兩極
自我認同的困惑
強烈的自我空虛感
自我形象不確定
3.自我人生目標困惑
§ 被診斷為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其中75%上女性,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偏見。同樣的癥狀在男性則更多被診斷為反社會人格障礙。
研究顯示在生物學因素之外,社會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早年創(chuàng)傷,諸如遭受過虐待(包括性虐待)、被遺棄等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和發(fā)展有重要影響。
一項研究報告其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樣本中有91%在18歲前遭受過虐待,92%的被遺棄
盡管治療醫(yī)師大都不愿接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但不同于其他人格障礙,藥物治療對其強烈的情緒爆發(fā)以及沖動控制有明確效果,一般多采用抗抑郁劑或碳酸鋰
《過把癮》:江珊扮演的杜 梅:
父母慘劇留下深深的心理創(chuàng)傷,使其極度缺乏安全感;強烈渴望愛情和保護,滿黑板的“愛”字揭示出內(nèi)心的擔憂和恐懼;采用極端荒謬的方式試圖占有愛;暴風驟雨的情緒起落變幻最終離散了愛人
三. 表演型人格障礙
§ 過分情緒化夸張而膚淺,極力追求成為他人注意中心,與人交往常見不適當?shù)男蕴舳?,易受暗?/P>
§ 主要是女性被診斷為表演型人格障礙,其癥狀是典型的西方文化的“女性刻板形象”,反映出性別歧視。
§ 不能忍受不被他人注意,以夸張的戲劇化的情緒或行為刻意追求成為人們注意的中心,總是利用身體外表來吸引乃至誘惑、挑逗他人,利用哭鬧等情緒來操縱他人
§ 與反社會人格障礙重合很多,約2/3的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同時符合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
自戀型人格障礙
§ 無論在幻想或行動上的自命不凡自我欣賞的夸大感,強烈需要他人的贊揚與順從、要求特殊優(yōu)待以滿足自己的期望,但卻目中無人、不能與他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甚至損人利己
§《自戀主義的文化》,Christopher Lasch, 1978,“‘我’ 一代”,隨著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革、競爭加劇、個人主義盛行、極力追求成功,自戀型人格障礙似乎有流行趨勢
中國獨生子女一代的精英階層,是否格外贊賞或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戀?
§ 因為現(xiàn)實往往不能滿足自戀型人格障礙對自我的無限夸大,他們很容易陷于重度抑郁,特別是人到中年。治療一般都是因抑郁而開始。重點是幫助他們現(xiàn)實地認識自己,以及學習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
編輯推薦:
2014年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章節(jié)復習資料匯總
環(huán)球網(wǎng)校心理咨詢師官方微博|心理咨詢師考試交流QQ群:127666654
最新資訊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軀體化是什么意思?2025-01-10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心理咨詢的主要技巧之鼓勵與安慰2025-01-01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心理咨詢的主要技巧之釋意與解釋2024-12-31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zhì):真誠2024-12-31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zhì):尊重2024-12-30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zhì):關(guān)注2024-12-29
- 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特質(zhì):同理心2024-12-27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什么是心理健康?2024-12-26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怎么算是心理健康?標準是什么?2024-12-25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心理從業(yè)者需要牢記的九大原則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