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檢驗技師輔導(dǎo):糞便中的食物殘渣
初級檢驗技師輔導(dǎo):糞便中的食物殘渣 $lesson$
食物殘渣
正常糞便中的食物殘渣均系已充分消化后的無定形細小顆粒,可偶見淀粉顆粒和脂肪小滴等未經(jīng)充分消化的食物殘渣,常見于有以下幾種:
1.淀粉顆粒一般為具有同心紋或不規(guī)則放射線紋的大小不等的圓形、橢圓形或棱角狀顆粒,無色,具有一定折光性。滴加碘液后呈黑藍色,若部分水解為糊精者則呈棕紅色,腹瀉者的糞便中常易見到,在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碳化合物消化不良時可在糞便中大量出現(xiàn),并常伴有較多的脂肪小滴和肌肉纖維。
2.脂肪 糞便中的脂肪有中性脂肪、游離脂肪酸和結(jié)合脂肪酸三種形式,中性脂肪亦即脂肪小滴,呈大小不一圓形折光強的小球狀。用蘇丹Ⅲ染色后呈朱紅色或橘色。大量存在時,提示胰腺功能不全,因缺乏脂肪酶而使脂肪水解不全所致。見于急、慢性胰腺炎,胰頭癌,吸收不良綜合征,小兒腹瀉等。游離脂肪酸為片狀、針束狀結(jié)晶,加熱溶化,片狀者蘇心丹Ⅲ染為橘黃色,而針狀者染色,其增多表示脂肪吸收障礙,可見于阻塞性黃疸,腸道中缺乏膽汁時,結(jié)合脂肪酸是脂肪酸與鈣、鎂等結(jié)合形成不溶性物質(zhì),呈黃色不規(guī)則塊狀或片狀,加熱不溶解,不被蘇丹Ⅲ染色。
正常人食物中的脂肪經(jīng)胰脂肪酶消化分解后大多被吸收,糞便中很少見到。如鏡檢脂肪小滴>6個/高倍視野,視為脂肪排泄增多,如大量出現(xiàn)稱為脂肪瀉常見于腹瀉病人,此外食物中脂肪過多,膽汁分泌失調(diào),胰腺功能障礙也可見到,尤其在慢性胰腺炎排出有特征性的糞便:量多,呈泡沫狀,灰白色,有光澤,惡臭,鏡檢有較多的脂肪小滴。
3.肌纖維 日常食用的肉類主要是動物的橫紋肌,經(jīng)蛋白酶消化分解后多消失。大量肉食后可見到少量肌纖維,但在一張蓋片范圍內(nèi)(18mm×18mm)不應(yīng)超過10個,為淡黃色條狀,片狀,帶纖維的橫紋,如加入伊紅可染色紅色。在腸蠕動亢進、腹瀉或蛋白質(zhì)消化不良時可增多,當(dāng)胰腺外分泌功能減退時,不但肌肉纖維增多,且其縱橫紋均易見,甚至可見到細胞核,這是胰腺功能嚴重不全的佐證。
4.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 為無色或微黃色束狀邊緣不清晰的線條狀物,正常糞便中很少見到。有胃部疾患而缺乏胃蛋白酶時可較多出現(xiàn)。加入30%醋酸后,膠原纖維膨脹呈膠狀而彈性纖維的絲狀形態(tài)更為清晰。
5.植物細胞及植物纖維 正常糞便中僅可見少量的形態(tài)多樣化。植物細胞可呈圓形、長圓形、多角形、花邊形等,無色或淡黃色、雙層細胞壁,細胞內(nèi)有多數(shù)葉綠體,須注意與蟲卵鑒別。植物纖維為螺旋形或網(wǎng)格狀結(jié)構(gòu)。植物毛為細長、有強折光、一端呈尖形的管狀物,中心有貫通兩端的管腔。腸蠕動亢進、腹瀉時此類成分增多,嚴重者肉眼即可觀察到糞便中的若干植物纖維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