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筆記(三)
第四章 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第一節(jié)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俄國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歐洲衰落,美、日崛起,歐洲主宰世界的局面從此宣告結束。、
2、戰(zhàn)爭引發(fā)一系列革命。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3、亞非拉人民開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
4、帝國主義開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維護戰(zhàn)勝國利益和維護戰(zhàn)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運動及其意義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
內容:
1、提倡新道德,批判舊道德;
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
1、是資產階級了主主義的新文化同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
2、它大力宣傳了民主和科學,啟發(fā)了人們的理智和民主主義覺悟;
3、為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創(chuàng)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條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
1、倡導者沒有揭示封建專制主義得以存在的社會根源;把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失敗的根本原因歸之于思想文化,是錯誤的。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2、他們把改造國民性置優(yōu)先地位,但是又脫離改造產生封建思想的社會環(huán)境的革命實踐,沒有把運動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僅僅依靠少數人的吶喊,其目標就難以實現。
3、他們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形式主義偏向。
(三)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啟示: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也可以用社會主義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動了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3、工人和士兵的廣泛發(fā)動并由此贏得勝利的事實,昭示中國先進分子以新的方法開展革命。
三、 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一)五四運動的爆發(fā)
1、新的時代條件;
2、新的社會力量的成長;
3、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動,這五四運動準備了最初的群眾基礎和骨干力量。
4、直接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二)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五四運動廣泛在動員和組織和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準備。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產黨誕生
一、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
(一)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隊伍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1、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其代表中李大釗、陳獨秀。
2、五四運動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澤東、楊匏安、蔡和森、周恩來等。
3、一部分原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經董必武、吳玉章、林伯渠等為代表。
(二)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及其歷史特點
表現:
1、馬克思主義菱的翻譯和出版;
2、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紛紛涌現;
3、大量進步刊物的創(chuàng)辦。
特點:
1、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明確地同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主義劃清界線。
2、注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3、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群眾相結合的思想。
二、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及其歷史特點
(一)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及其活動
最早組織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
工作:
1、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2、到工人中去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
3、進行關于建黨問題的討論和實際組織工作。
(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
(三)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意義
特點:
1、它成立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破產之后,得到了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代表的指導和幫助,以俄國布爾什維克為榜樣,是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
意義:
1、它標志著中國革命終于有了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
2、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科學的指導思想。
3、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的制定和工農運動的發(fā)動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最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二)發(fā)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
1、工人運動方面
2、農民運動方面
第三節(jié) 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1924年1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與國民革命的興起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二)國民革命的興起
1、黃埔軍校成立
2、孫中山北上
3、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4、五卅運動
5、省港大罷工
二、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進展
(一)國共合作下的北伐戰(zhàn)爭
1925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正式北伐。
直接目標:打倒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
勝利進軍的原因:
1、國共合作的實現
2、北伐軍得到廣大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
3、得到蘇聯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二)工農運動的普遍高漲
1、工人運動方面
2、農民運動方面
三、 國共合作的破裂與國民革命的失敗
(一)國民黨右派發(fā)動的反共政變
1、1926年5月,蔣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事件。
2、1927年4月12日,上海發(fā)動政變。
3、1927年7月14日,汪精衛(wèi)武漢召開"分共"會議。
(二)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1、客觀上,一是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勢力的聯合力量大大超過剛剛興起的革命聯合力量,敵我力量懸殊;二是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內部出現劇烈分化。
2、主觀上,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于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斗爭的領導權。
歷史意義:
1、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勢力,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實際上是迎接未來革命勝利的一次偉大的演習。
2、它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的政治影響,宣傳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使黨經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禮,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最新資訊
- 考前必背!自學考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論述題高頻考點2024-10-19
- 自考報考策略:科學搭配科目,加速畢業(yè)進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語科目應該如何復習?2024-05-03
- 備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學考試考前要做哪些準備?2024-03-31
- 考前備考沖刺!自考如何一次就過?2024-03-30
- 考點匯總:《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論述題2024-03-25
- 備考資料:《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答題考點匯總2024-03-25
- 自考可以從哪些維度進行備考?2024-02-17
- @自考生,這里有備考技巧2024-02-17
- 自學考試備考復習方法!建議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