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建筑設計精講講義5
第五節(jié)場地地理特征
場地邊界由規(guī)劃部門根據(jù)地形圖上標明的坐標確定,而地形圖同時也直觀地反映出場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因此,對于與場地邊界及其地形地貌密切相關的幾個元素如地形圖、坐標、高程、等高線等,必須有清晰的概念。
一、地形圖
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關系和專用符號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如建筑、道路等)通過現(xiàn)場測量并結合其他輔助技術手段繪制而成的。
地形圖的比例尺,是圖上一段長度與地面上相應的一段實際長度的比值。區(qū)域性地形圖常用l/5000~1/10000比例尺,總圖常用l/500~l/1000比例尺。在進行場地選擇和場地設計時,可以使用1/5000比例尺的區(qū)域地形圖或l/500~1/1000比例尺的場址地形圖。
地形圖上用以表示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的特定符號也叫圖例。地形圖的主要圖例有地物符號、地形符號和注記符號三大類,不能相互混淆。
二、方向與坐標
地形圖的方向通常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地形圖上任意一點的定位,是以坐標網(wǎng)的方式進行的。坐標網(wǎng)又分為基本控制大地坐標網(wǎng)和獨立坐標網(wǎng)。坐標網(wǎng)一般以縱軸為X軸,表示南北方向的坐標,其值大的一端表示北方,坐標網(wǎng)以橫軸為Y軸,表示東西方向的坐標,其值大的一端表示東方。
三、高程
地形圖是用高程(或標高)和等高線來表示地勢起伏的。所謂高程,就是以大地水準面(如青島平均海平面)做零點起算到地面上一點的鉛錘距離,也稱為絕對高程或海拔,采用來測量點與任意假定水準面起算的高程,叫相對高程。我國目前采用的是:“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他是以青島驗潮站自1953~1977年長期觀測記錄黃海海水面的高低變化,取其平均值確定為大地水準面的位置(其高程為零),并以此為基準測算全國各地的高程,故將與此相對應的高程系統(tǒng)稱為黃海高程系(也稱絕對標高),而將與相對高程相對應的高程系統(tǒng)稱為假定高程系。
四、等高線
等高線是把地面上高程相同的點在圖上連接起來而畫成的線,即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都相等,一般情況下,等高線應是一條閉合曲線。利用等高線可以把地面加以圖形化描述,在建筑或景觀規(guī)劃中,以等高線為底圖進行規(guī)劃設計是一種常用的手段。
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叫等高線間距;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稱為等高距。在同一張地形圖上等高距是相同的;而等高線間距是隨著地形變化而變化的,且等高線間距與地面坡度成反比。地形圖上采用多大的等高距一般取決于地形坡度和圖紙比例,一般比例越大或地形起伏越小采用等高距越小,反之則采用較大等高距。一般l/500、1/1000地形圖上常用lm的等高距。
五、用等高線表示的幾種典型地形
地球表面的起伏相差很大通常將其分為平原和高地兩大類。凡地面起伏不大,大多數(shù)坡度在20以內(nèi)的地區(qū)稱為平原(或平地)。高地又分為―丘陵、山地和高山地。其地面坡度多數(shù)在20一60之間的地區(qū)稱為丘陵地;其地面坡度多數(shù)在60一150之間的地區(qū)稱為陡坡地(或山地);其地面坡度大多數(shù)大于250稱為高山地。
(一)山頭與洼地
山頭與洼地的等高線皆是一組閉合曲線;在地形圖上區(qū)分山頭或洼地的準則是:凡內(nèi)圈等高線的高程注記大于外圍者為山頭,小于外圈者為洼地。如果等高線上沒有高程注記,則常用示坡線表示。示坡線就是一條垂直與等高線而指向下坡滑方向的細短線。
(二)山脊與山谷
山脊是順著一個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上相鄰的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山脊線。山脊的等高線表現(xiàn)為―組凸向低處的曲線。
山谷是沿著一個方向延伸的洼地。貫穿山谷量低點的連線稱為山谷線。山谷等高線表現(xiàn)為一組凸向高處的曲線。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線為分界線,分別流向山脊的兩側。因此,山脊線又稱為分水線。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兩例山坡流向山谷底,集中到山谷線而向下流。因此,山谷線又稱集水線。
(三)鞍部
鞍部是兩個山頂之間呈鞍形的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區(qū)道路通過的地方,也是兩個山脊和兩個山谷匯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線的特點是在一大的閉合曲線內(nèi)套有兩個小的閉合曲線。
(四)其他幾種地形
其他幾種地形:擋土墻、峭壁、土坎、填控邊坡。
例:1/1000場址地形圖上等高線高差的要求為下列何項?(B)
A.0.10--0.20mB.0.50--1.00m
C.1.50--2.00mD.2.50~5.00m
六、氣象
1.建筑氣候區(qū)劃
為區(qū)分我國不同地區(qū)氣候條件對建筑物影響的差異性,明確各氣候區(qū)的建筑基本,提供建筑其氣候參數(shù),從總體上做到合理利用氣候資源,防止氣候對建筑的不利影響,有關部門制定了中國建筑氣候區(qū)劃標準。建筑氣候的區(qū)劃系統(tǒng)分為一級區(qū)和二級區(qū)兩級,一級區(qū)分7個區(qū),二級區(qū)分20個區(qū)。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guī)定,不同分區(qū)對建筑的要求應符合下表所示。
分區(qū)名稱 |
熱工分區(qū)名稱 |
氣候主要指標 |
建筑基本要求 | |
I |
IA
IB
IC
ID |
嚴寒地區(qū) |
1月平均氣溫≤-100,7月平均氣溫≤250,7月平均相對濕度≥50% |
1,建筑物必須滿足冬季保溫、防寒、防凍等要求;2,IA、IB區(qū)應防止凍土、積雪對建筑的危害;3,IA、IB、IC區(qū)的西部,建筑物應防冰雹、防風沙。 |
II |
IIA
IIB |
寒冷地區(qū) |
1月平均氣溫≤-100,7月平均氣溫18―28℃ |
1.建筑物應滿足冬季保溫、防寒、防凍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區(qū)應兼顧防熱;2,ⅡA區(qū)建筑物應防熱、防潮、防暴風雨,沿海地帶應防鹽霧侵蝕 |
III |
IIIA
IIIB
IIIC |
夏熱冬冷地區(qū) |
1月平均氣溫0~l0℃, 7月平均氣溫25~300C |
1.建筑物必須滿足夏季防熱,遮陽、通風降溫要求,冬季應兼顧防寒; 2.建筑物應防雨、防潮、防洪、防雷電,IIIA
區(qū)應防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
IV |
IVA
IVB |
夏熱冬暖地區(qū) |
1月平均氣溫>10℃, 7月平均氣溫25~29℃ |
1.建筑物必須滿足夏季防熱,遮陽、通風、防雨要求;2.建筑物應防暴雨、防潮、防洪、防雷電; IVA區(qū)應防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
V |
VA
VB |
溫和地區(qū) |
7月平均氣溫18~250C, 1月平均氣溫0~13℃ |
1.建筑物應滿足防雨和通風要求; 2.VA區(qū)建筑物應注意防寒,VB區(qū)應特別注意防雷電 |
VI |
VIA
VIB |
嚴寒地區(qū) |
7月平均氣溫<180C, 1月平均氣溫0~-220C |
1.熱工應符合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相關要求;2,ⅥA、ⅥB應防凍土對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響,井應特別注意防風沙;3, ⅥC區(qū)的東部,建筑物應防雷電 |
VIC |
寒冷地區(qū) | |||
VII |
VIIA
VIIB
VIIC |
嚴寒地區(qū) |
7月平均氣溫≥18℃, 1月平均氣溫一5~-20℃,7月平均相對濕度<50% |
1.熱工應符合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相關要求;2.除VIID區(qū)外,應防凍土對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3,VIIB區(qū)建筑物應特別注意積雪的危害;4,ⅦC區(qū)建筑物應特別注意防風沙,夏季兼顧防熱;5.VIID區(qū)建筑物應注窟夏季防熱,吐魯番盆地應特別注意隔熱、降溫 |
VIID |
寒冷地區(qū) |
在一級區(qū)劃中,各個區(qū)均對建筑設計有一定的要求,必須有所了解。其中比較重要的如下:
(1)I建筑氣候區(qū)(哈爾濱、長春、沈陽、呼和浩特等):該區(qū)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必須充分滿足冬季防寒、保溫、防凍等要求,夏季可不考慮防熱。
2)總體規(guī)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使建筑物滿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風的要求;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冬季密閉性,合理利用太陽能等節(jié)能措施;結構上應考慮氣溫年差較大及大風的不利影響;屋面構造應考慮積雪及凍融危害;施工應考慮冬季漫長嚴寒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
(2)II建筑氣候區(qū)(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西安、蘭州等):該區(qū)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應滿足冬季防寒、保溫、防凍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區(qū)應兼顧防熱。
2)總體規(guī)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滿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風的要求,主要房間宜避西曬;應注意防暴雨;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冬季密閉性且兼顧夏季通風和利用太陽能等節(jié)能措施;結構上應考慮氣溫年較差大、多大風的不利影響;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應考慮冬季寒冷期較長和夏季多暴雨的特點。
(3)III建筑氣候區(q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漢、南昌、福州、長沙、成都、重慶等):
該區(qū)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必須滿足夏季防熱、通風降溫要求,冬季應適當兼顧防寒。
2)總體規(guī)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風,建筑物應避西曬,并滿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擊要求;夏季施工應有防高溫和防雨的措施。
3)IIIA區(qū)建筑物尚應注意防熱帶風暴和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4)IIIB區(qū)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應預防冬季積雪危害。
(4)IV建筑氣候區(qū)(廣州、中國香港、南寧、漢口等):該區(qū)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該區(qū)建筑物必須充分滿足夏季防熱、通風、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慮防寒、保溫。
2)總體規(guī)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宜開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建筑物應避免西曬,宜設遮陽;應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擊;夏季施工應有防高溫和暴雨的措施。
3)IVA區(qū)建筑物尚應注意防熱帶風暴和臺風、暴雨襲擊及鹽霧侵蝕。
4)IVB區(qū)內(nèi)云南的河谷地區(qū)建筑物尚應注意屋面及墻身抗裂。
(5)V建筑氣候區(qū)(貴陽、昆明):
該區(qū)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應滿足濕季防雨和通風要求,可不考慮防熱。
2)總體規(guī)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宜使?jié)窦居休^好自然通風,主要房間應有良好朝向;建筑物應注意防潮、防雷擊;施工應有防雨的措施。
3)VA區(qū)建筑尚應注意防寒。
4)VB區(qū)建筑物應特別注意防雷。
(6)VI建筑氣候區(qū)(拉薩、西寧):
該區(qū)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應充分滿足防寒、保溫、防凍的要求,夏天不需考慮防熱。
2)總體規(guī)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注意防寒風與風沙;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密閉性,充分利用太陽能等節(jié)能措施;結構上應注意大風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下管道應考慮凍土的影響;施工應注意冬季嚴寒的特點。
3)VIC區(qū)和VIB區(qū)尚應注意凍土對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響,并應特別注意防風沙。
4)VIC區(qū)東部建筑物尚應注意防雷擊。
(7)VII建筑氣候區(qū)(銀川、烏魯木齊):
該區(qū)建筑的基本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建筑物必須充分滿足防寒、保溫、防凍要求,夏季部分地區(qū)應兼顧防熱。
2)總體規(guī)劃、單體設計和構造處理應以防寒風與風沙,爭取冬季日照為主;建筑物應采取減少外露面積,加強密閉性,充分利用太陽能等節(jié)能措施;房屋外圍護結構宜厚重;結構上應考慮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均大以及大風等的不利作用;施工應注意冬季低溫、干燥多風沙以及溫差大的特點。
3)除VlID區(qū)處,尚應注意凍土對建筑物的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
4)VIIB區(qū)建筑物尚應特別注意預防積雪的危害。
5)VIIC區(qū)建筑物尚應特別注意防風沙,夏季兼顧防熱。
6)VIID區(qū)建筑物尚應注意夏季防熱要求,吐魯番盆地應特別注意隔熱、降溫。
2.風象
由風向、風速、風級組成。
(一)風向
風向表示風吹來方向。其中又包含以下幾個內(nèi)容:
(1)風向頻率:某月、季、年、數(shù)年某一方向來風次數(shù)占同期觀測風向發(fā)生總次數(shù)的百分比,即稱該方位的風向頻率。
(2)風向玫瑰圖:將各方位風向頻率按比例繪制在方向坐標圖上,形成封閉折線圖形,即為風向(頻率)玫瑰圖。以風向分8、16、32個方位。又有夏、冬和全年不同風頻圖形表示。玫瑰圖上所表示的風的吹向,是自外吹向中心。中心圈內(nèi)的數(shù)值為全年的靜風頻率,玫瑰圖中每圓圈的間隔為頻率5%。圖中夏季系指6、7、8三個月風速平均值,冬季系指12、1、2三個月風速平均值,全年系歷年年風速平均值。
(二)風速
以米/秒為單位,各方位平均風速繪制方向坐標圖上,形成封閉折線平均風速圖。
(三)風級
根據(jù)風速確定相應的級別
風 級 |
風 名 |
相當風速(m/s) |
地面上物體的象征 |
0 |
無 風 |
0~O.2 |
炊煙直上,樹葉不動 |
l |
軟 風 |
O.3―1.5 |
風信不動,煙能表示風向 |
2 |
輕 風 |
1.6~3.3 |
臉感覺有微風,樹葉微響,風信開始轉動 |
3 |
微 風 |
3.4~5.4 |
樹葉及微枝播動不息,旌旗飄展 |
4 |
和 風 |
5.5―7.9 |
地面塵土及紙片飛揚,樹的小柱搖動 |
5 |
清 風 |
8.O~lO.7 |
小樹枝搖動,水面起波 |
6 |
強 風 |
10.8~13.8 |
大樹枝搖動,電線呼呼作響,舉傘困難 |
7 |
疾 風 |
13.9~17.1 |
大樹動搖,迎風步行感到阻力 |
8 |
大 風 |
17.2~20.7 |
可折斷樹枝,迎風步行感到阻力很大 |
9 |
烈 風 |
20.8―24.4 |
屋瓦吹落,稍有破壞 |
10 |
狂 風 |
24.5~28.4 |
株木連根拔起或摧毀建筑物,陸上少見 |
1l |
暴 風 |
28.5~32.6 |
有嚴重破壞力,陸上很少見 |
12 |
颶 風 |
32.6以上 |
摧毀力極大,陸上極少見 |
(四)污染系數(shù)
污染源的下風向受害程度。即用較大風向頻率與該平均風速之比稱該風向的污染系數(shù):
污染系數(shù)=風向頻率/平均風速
為避免污染源對其他設施的危害,應將污染源布置于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五)局地風
地形、地物錯綜復雜引起的風向、風速改變,形成局地風,如水陸風、山谷風、順坡
風、越山風、林源風、街巷風等,往往對一個局部地區(qū)的風向、風速起主要作用。因此局部風效應與地區(qū)風向玫瑰圖可能不會完全一樣。
例:風象由(ABE)組成。
A風向B風速C風力D風頻E風級
3.其他氣象條件
(一)氣溫
通常指高出地面1.25~2.0m高處百葉窗內(nèi)測得的空氣溫度,單位是攝氏度(℃)。不同地區(qū)、不同海拔、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刻氣溫都不相同。地表氣溫主要取決于緯度的變化。一般而言,緯度每增加一度,冬季的氣溫平均會降低1.5℃。場地設計一般需取得的氣溫資料有:常年絕對最高氣溫和絕對最低氣溫、以及歷年最熱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等;這對建筑的選址、布局、熱工設計、綠化、施工等都有很大影響。
(二)降水
降水量是指落在地面亡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質物未經(jīng)蒸發(fā)、滲透、流失等損耗而聚積在水平面上的厚度,單位:mm。一般統(tǒng)計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集中月份(雨期時間)、最高降水日、暴雨強度及其持續(xù)時間、積雪最大厚度;土壤凍結最大深度等;這是建筑的選址、布局、形式、排水、防洪、結構設計、施工及場地綠化等的重要依據(jù)。
建筑氣候一級區(qū)區(qū)劃的平均氣溫、相對濕度、年降水量見表4―6、表4―7所列:
表4―6
月平均氣溫 |
七 月 |
年平均氣溫 |
年降水量 | ||||||
平均氣溫 |
相對濕度 |
≥25℃的天數(shù) |
≤5℃的天數(shù) |
(mm) | |||||
I區(qū) |
≤ 1℃ |
≤25℃ |
≥50% |
|
≥145天 |
200―800 | |||
Ⅱ區(qū) |
-lO~0℃ |
18~28℃ |
|
<80天 |
90~145天 |
| |||
Ⅲ區(qū) |
O~10℃ |
25―30℃ |
|
40~llO天 |
O~90天 |
| |||
Ⅳ區(qū) |
>10℃ |
25―29℃ |
|
100~20天 |
|
| |||
V區(qū) |
O~13℃ |
18~25℃ |
|
|
O~90天 |
| |||
Ⅵ區(qū) |
O~20℃ |
<18'C |
|
|
90~285天 |
| |||
Ⅶ區(qū) |
-20~5℃ |
≥18℃ |
|
<120天 |
110~180天 |
| |||
雨量分級表 表4―7 | |||||||||
降雨等級 |
現(xiàn) 象 描 述 |
降雨量(mm) | |||||||
一天內(nèi)總量 |
半天內(nèi)總量 | ||||||||
小 |
雨能使地面潮濕,但不泥濘 |
1一10 |
O.2―5 | ||||||
中 |
雨降到屋頂上有漸瀝聲,凹地積水 |
lO一25 |
5.1~15 | ||||||
大 |
降雨如傾盆,落地四濺,平地積水 |
25―50 |
15.1―30 | ||||||
暴 |
降雨比大雨還猛能造成山洪暴發(fā) |
50~100 |
30.1~70 | ||||||
大暴 |
降雨比暴雨還大,或時間長,造成洪澇災害 |
lOO~200 |
70.1~140 | ||||||
特大暴 |
降雨比大暴雨還大,能造成洪澇災害 |
>200 |
>14O |
除此之外,濕度、氣壓、雷擊、積雪和霧、凍土深度等氣候條件,也對場地選擇和設計有一定影響,需要予以注意。
例:氣溫通常指高出地面(C)m高處百葉窗內(nèi)測得的空氣溫度
A1.5~2.0B1.3~1.8C1.25~2.0D1.4~1.8
七、日照
在建筑設計中,日照的概念是每天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日照率和太陽輻射強度有關,它是進行建筑工程熱工設計的重要依據(jù),目前我國雖無統(tǒng)一的日照標準,但日照因地球緯度不同存在差異,故不同地區(qū)均應制定相應的日照標準,并由此而確定建筑的間距、朝向和通風等規(guī)定。
一、日照標準
在《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中,對日照的規(guī)定是:1。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空間獲得日照,該日照標準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50180的規(guī)定,2,宿舍半數(shù)以上的居室,應能獲得同住宅居住空間相等的日照標準;3,托兒所、幼兒園的主要生活用房,應能獲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標準;4,老年人住宅,殘疾人住宅的臥室、起居室,醫(yī)院、療養(yǎng)院半數(shù)以上的病房和療養(yǎng)室,中小學半數(shù)以上的教室應能獲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標準。
住宅建筑日照標準表2-7
建筑氣候區(qū)劃 |
I、II、III、VII氣候區(qū) |
IV氣候區(qū) |
V、VI氣候區(qū) | |||
大城市 |
中小城市 |
大城市 |
中小城市 | |||
日照標準日 |
大寒日 |
冬至日 | ||||
日照時數(shù)(h) |
≥2 |
≥3 |
≥1 | |||
有效日照時間帶(h)(當?shù)卣嫣枙r) |
8~16 |
9~15 | ||||
計算起點 |
日照時間底層窗臺面 |
二、日照間距系數(shù)
即根據(jù)日照標準確定的房屋間距與遮擋房屋高的比值。
日照間距D=(H-H1)/tanh
式中:h-太陽高度角
H-前棟房屋北檐口至地面的高度;
H1-后棟房屋底層窗臺至地面的高度。
日照間距系數(shù)=D/H
三、日照間距折減系數(shù)
日照間距在不同方向上可以有折減,其折減系數(shù)如表所示
方位 |
00~150 |
150~300 |
300~450 |
450~600 |
>600 |
折減系數(shù) |
1.0L |
0.9L |
0.8L |
0.9L |
0.95L |
四、日照百分率
(1)日照時數(shù):指地面上實際受到日光照射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表示,可以日、月或年為測量期限。一般與當?shù)鼐暥取夂驐l件有關。
(2)日照百分率:指某一段時間(一年或一日)內(nèi),實際日照時數(shù)占太陽的可照時數(shù)的百分比。可照時數(shù)是從日出到日落,太陽可照射到地面的時間(小時)。
例:日照間距120方向上折減系數(shù)為(A)
A1.0LB0.90LC0.80LD0.70L
八、地質
一、地基承載力
地基承載力系保證地基強度和穩(wěn)定的條件下,建筑物不產(chǎn)生過大沉降和不均勻沉降的地基承受荷載的能力。確定地基承載力時,應考慮下列因素:
(一)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直接影響承載力的高低。
(二)地基土的堆積年代及其成因
堆積年代愈久,―般承載力也愈高,沖洪積成因土的承載力一般比坡積土要大。
(三)地下水
地下水上升時,土的天然重度變?yōu)橛行е囟?,承載力也相應減小。另外,地下水大幅度升降會影響地基變形,濕陷性黃土遇水濕陷,膨脹土遇水膨脹、失水收縮,對承載力都有影響。
(四)建筑物性質
建筑物的結構形式、體形、整體剛度、重要性以及使用要求不同,對容許沉降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對承載力的選取也應有所不同。
(五)建筑物基礎
基礎尺寸及埋深對承載力也有影響。
(六)建筑物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一般而言,建筑物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如下:
一層建筑:60一100kPa;
二、三層建筑:100~120kPa;
四、五層建筑:120kPa。
當?shù)鼗休d力小于l00kPa時,應注意地基的變形問題。
二、地震
(一)震級
震級表示一次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國際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級,共分為10個等級見表4-10所列。